>>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贺兰山下石榴红
2024-05-22 07:39:46   
2024-05-22 07:39:46    来源:宁夏日报

  黄河流经宁夏段最后一个行政村——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拐了一道弯,之后奔向内蒙古。在银河村,黄河放缓脚步,冲刷出一大片湿地草原,与远处的贺兰山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银河湾3000亩天然红柳林,是鸟儿送给我们的礼物。”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说,“原来这里没有红柳树,是候鸟迁徙带来了树种,长成红柳林后又引来了更多鸟,河湾湿地因为鸟儿有了灵气,成为一方宝地。”

  银河村位于宁夏黄河沿岸东部,1600余名各族儿女在这里沿岸而居。一直以来,银河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绘就了新时代黄河金岸“四棋联动唱团结 石榴花红映银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亮丽画卷,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在民族团结进步的牵引下,银河村正从‘一处美’走向‘一片美’,从‘环境美’走向‘生活美’,从‘外在美’走向‘内在美’,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5月19日,王学锋说。

  石嘴山市把增进文化认同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坚持不懈用中华文化涵养社会主流价值、浸润各族群众心田,增强中华民族情感认同。成立首个宁夏城市文学学会、“城市文学奖”、城市文学创作和采风基地,编纂《名家笔下的石嘴山》《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培育“宁夏工业1958”文化艺术美食节、银河湾“燎疳节”、平罗羊羔肉文化节、TMElive腾讯音乐超现场城市生活节暨2023石嘴山·星海制燥季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推出石嘴山城市工矿文学小说、诗歌、散文集,生动展示了石嘴山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城市品格。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石榴籽”文化节、健康舞展演大赛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群众活动,打造“流动的红色课堂”等宣传教育品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开展“我为乡亲送戏来”“冬季无冬闲 书香进基层”等活动,让各族群众足不出户享受精神文化“大餐”,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层次认同。

  秉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理念,石嘴山市以民族团结“七进”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度交融,总结提炼了“贺兰山下石榴红”工作品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模式,开展“红石榴”系列活动,通过“便民服务+”“同心行动+”等一批具有带动力、感染力的特色活动,打造了“红马甲”“红石榴”等服务品牌,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为25家成功创建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第十二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授牌,充分宣传模范单位和先进典型代表,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利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760”主题活动,举办“浓情蜜意百家宴 共叙和谐邻里情”“我的社区我的家”“中华民族一家亲·红帽一刻钟”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邻里关爱、守望相助。累计创建14个国家级、122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培育1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6名模范个人,87个全区模范集体、222名模范个人。

  丽日社区隶属大武口区锦林街道,为石炭井、白芨沟等采煤沉陷区“三线”建设者及其家属安置集中居住区,来自全国各地7000余名各族群众曾在矿山里心连心、肩并肩、手拉手,生动演绎了新时代“四融四心育团结 石榴花开映丽日”的最美故事。记者了解到,社区利用“小马扎课堂”“楼栋微课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石榴籽”故事等纳入党员政治生活学习内容和家长学校课堂,让更多群众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深入发掘群众身边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典型人物,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分享会”等活动,用“活教材”影响身边人,引导青少年汲取民族文化营养、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坚定传承民族文化自信。

  平罗县第五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领域、各环节,增强各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里,处处荡漾着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表白,交汇成一曲各民族师生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甜美乐章。(记者 苏 峰)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